??“陌生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反詐口號人人皆知,但詐騙分子正將黑手伸向信息閉塞的老年群體,炮制“親情陷阱”瘋狂收割養老錢。
??近日,大石橋市官屯鎮發生一起“冒充孫子”詐騙案,七旬老人險失畢生積蓄,幸而警方閃電出擊斬斷黑手。
??一場驚魂19小時:假"孫子"哭訴撞人,真奶奶痛失35萬
??“奶奶,我撞到人了!對方要告我坐牢!”周奶奶(化名)接到一通帶著哭腔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其孫子小周,稱駕車時撞到小孩需要賠償對方,并再三囑咐,先不要告訴父母和其他親屬。他會委托朋友上門拿錢“擺平”此事。
??救孫心切的周奶奶方寸大亂,未與子女核實便取出存折,到銀行取出現金,讓老伴按“孫子”指示將裝滿錢的袋子交給了孫子的“朋友”。直至當晚與子女溝通時提及此事,才意識到自己是遇到了詐騙,所謂“車禍”竟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大石橋市公安局接警后立即啟動偵查打擊機制,通過追蹤資金流、調取路面監控,迅速鎖定嫌疑人及其同伙。隨后,偵查人員精心布控、果斷出擊,一舉將嫌疑人全部抓獲,繳獲涉詐資金35.3萬元,有效斬斷涉詐“黑灰產”鏈條。從接警到搗毀該詐騙團伙僅用19小時。
??起底"孫子詐騙"三大毒招
??第一層陷阱:偽造親情危機
??“爺爺我打架進派出所了!”“姥姥我女朋友懷孕急需手術費!”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家庭信息,利用老年人"隔輩親"的心理弱點,用哭喊、喘息聲甚至AI合成語音模擬孫輩聲音,虛構車禍、斗毆、疾病等突發事件制造恐慌。
??第二層殺招:脅迫線下現金交易
??以“案件涉密”“怕父母責怪”為由禁止老人聯系家屬,針對老年人不善操作手機轉賬的特點,誘騙其通過“朋友代收”“安全員上門”等方式交付現金,甚至出現詐騙分子偽裝成"法院工作人員""醫院護工"等角色當面行騙。
??終極收割:恐慌情緒持續壓榨
??首筆錢款得手后,騙子會以“傷者病情惡化”“追加保釋金”等理由繼續索要錢財。如江蘇鹽城曾發生同類案件,八旬老太為“救孫”抵押房產,先后支付87萬元直至被子女察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