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動公安交管工作由“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轉變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全省各級公安交管部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重視和支持,著力構建共享共建共治的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努力爭取“三同時一驗收”的“話語權”。截至目前,大連市公安交管部門基本實現了城市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主體工程在規劃、建設、管理等環節的參與權、話語權和影響權;沈陽市公安交管部門已取得較大進展;其他各市仍在積極努力爭取中。下一步,我們將結合《遼寧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的實施,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一、全面實施交通組織提升工程?
一是優化城市交通組織設計。科學優化城市核心區及學校、醫院、商貿區等重點區域、擁堵點段的交通組織,根據交通流量變化規律和道路條件,綜合采取單向交通、可變車道、潮汐車道、合乘車道等措施,緩解早晚高峰主干路及重要點段的交通擁堵。完善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設計,優化交通信號控制技術,進一步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對于道路工程、市政工程、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等施工期間的,要事先制定預案,交通組織合理,疏導人員落實到位,各類交通安全管理設施完善,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二是強化交通設施規范建設。持續推進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智能化和交通標志標線標準化工作,提高道路交通信號設施的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至2019年底,交通標志、標線、路口燈具標準、規范設置率達到95%以上,指揮中心應集成視頻監控、信號控制、設施管理、事件采集、分析研判、信息發布等分散系統,并具有交通信號聯網控制功能,能夠遠程調控和優化信號方案,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聯網控制的信號交叉口數量不得低于總燈控交叉口的80%;科學系統設置城市交通指路系統,確保對骨架型主干路、交通樞紐、對外交通出入口等重要交通地點的指引清晰、連續。路段人行橫道要設置指示標志和注意行人警告標志標線,支路讓行標志標線齊全。?
三是構建智慧交通管理體系。緊抓智慧城市建設機遇,加快推進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設,積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交通狀態感知、高清視頻監控、信號控制、交通誘導等基礎系統建設,創新應用汽車電子標識、緝查布控、事件檢測和交通仿真等技術手段,實現道路狀況自動感知、交通態勢自動研判、信號控制自動調整、交通違法行為自動監測、路況信息自動發布。加強部門信息互通和共享,提升城市交通態勢綜合分析和管控能力。?
四是強化交通出行誘導服務。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利用互聯網服務平臺、短信平臺、自主開發APP、微博、微信等渠道,在停車誘導、交通路況出行路線信息查詢、文明出行交通宣傳、交通管制信息推送、惡劣氣候出行提醒、交管業務在線辦理等方面,為群眾實時、準確的提供交通信息服務。?
二、全面實施交通建設優化工程?
一是完善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加強城市和交通系統發展規律的研究,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同步編制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堅持交通系統與用地開發、基礎設施與運行管理的統籌協調,實現城市和交通系統協調發展。做好城市路網規劃、公共交通、非機動車、步行交通系統規劃、停車場規劃、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等交通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制定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建立評估反饋和跟蹤監督機制,根據城市交通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規劃。?
二是推動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合理布局和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打通“斷頭路”,提高城市路網通達性。落實“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次干路、支路、街坊路的建設、改造力度。加快建成區交通瓶頸路段、斷頭路等道路改造。?
三是加強停車供給需求管理。開展停車資源普查,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形成以配建停車為主體、路外公共停車為輔助、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結構。不同城市區域采用差別化的停車供給策略,合理規劃建設機動車停車泊位總量,供給結構合理。制定、完善本地化的停車場配建標準,分類確定公建設施的停車配建比例,緩解停車壓力。加快停車場建設進度,優先以商貿區、醫院、學校、集中居住區等地區為重點,挖掘用地潛力,在內部和周邊區域增建停車設施。鼓勵單位內部停車場對外開放,推廣分時停車、錯時停車、分類停車以及差異化的停車收費等措施,提高停車設施周轉利用率。?
四是健全交通影響評價機制。推動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完善交通影響評價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運行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并落實審查、監督和驗收工作。力爭2019年底實現實際進行交通影響分析的項目占應進行交通影響分析項目的比例達到80%,至2020年達到100%。?
三、全面實施交通結構優化工程?
一是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安全順暢通行。指導各地加強城市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系統規劃和建設,完善配套交通管理設施,切實保障非機動車道、步行道、盲道通行空間連續性和舒適性。科學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推廣設置安全島、行人駐足區等二次過街安全設施和行人過街信號燈。鼓勵在人流密集的區域,結合周邊建筑、公交車站、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統籌規劃和建設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設施,形成連續、貫通的步行連廊。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公共交通換乘樞紐周邊配套規劃和建設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加強電動自行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公共自行車的通行和停放管理,結合本地綜合運輸發展水平。?
二是改善城市貨運通行管理。進一步優化城市物流配送、貨物運輸、工程運輸、危險化學品運輸等貨運車輛的通行管理,合理規劃設置城市商業區、居住區、生產區和大型公共活動場地等區域的停車設施及行駛區域、路線、時間。完善公開、公平、公正的車輛通行管理制度,促進我省貨物運輸市場健康發展。?
三是加大貨運車輛監管力度。2019年底,各市要建設車輛監管信息化系統,實現公安、交通、環保等部門數據共享,建立健全違法車輛和運輸企業黑名單制度,限制辦理通行證和運輸證件。做好城市配送需求量調查預測工作,優化完善城市配送運力調控和通行管控政策。制定完善并嚴格落實相關技術標準,推動城市配送車型向標準化、廂式化發展,推廣新能源配送車輛并給予通行便利。加快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為加強全省城市道路建設,并同步加強交通安全設施配套,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會同省公安廳、省交通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交通標志、標線、隔離設施及信號控制、電子監控、交通誘導等智能交通設施建設,完善路段、路口交通組織設計,提高道路交通信號設施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科學設置城市交通指路系統,確保對骨架型主干路、交通樞紐、對外交通出入口等重要交通地點指引清晰、連續。二是經省政府同意,與省發改委聯合下發了《推進全省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加強交通標志、標線、隔離設施及信號控制、電子監控、交通誘導等智能交通設施建設,完善路段、路口交通組織設計。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標準和制度,嚴格落實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
感謝您對公安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2019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