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
第1318號建議的答復
張曉寧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行政監管嚴防電信詐騙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優化頂層設計,進一步強化法治監管,構建起常態化電信詐騙防控治理體系”的問題
2021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對未來4年的工作進行了規劃和部署。為切實貫徹落實好“兩辦”意見,堅決遏制此類犯罪多發高發勢頭,遼寧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起草了《遼寧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提前1年完成各項任務的工作目標。目前,該《方案》正在省際聯席會議各單位和各市聯席會議辦公室征求意見,匯總各部門意見后將以省委省政府名義正式下發。
二、關于“強化法治與行政治理合力”的問題
2021年10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對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將于今年正式發布。草案中規定了部門職責、企業職責和地方政府職責,對各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正式出臺,將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的支撐,對各級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關于“完善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強化預警攔截和緊急止付工作”的問題
一是全面關停境外短信業務。為有效降低電信網絡詐騙發案,全力保護群眾的“錢袋子”,在省聯席辦直接組織推動下,在省通信管理局、省級三大基礎運營商的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25日,遼寧省實現了境外(含港澳臺)短信關閉業務,即對無境外短信通信需求的移動電話用戶,從默認為接收狀態變更為不接收,我省也成為全國第2個完成境外短信關閉業務的省份。
二是全面加強技術反制能力建設。部署通管局和三大電信企業,對涉詐電話、域名進行快速攔截封停,減少再次作案可能,降低我省人民群眾被騙風險。同時,全面搭建遼寧警通反詐預警平臺,對省內潛在被騙人員進行精準預警,已累計下發預警數據475萬條,成功提示166萬余人次。
四、關于“明晰電信運營商義務,從源頭有效防止電信詐騙案件發生”的問題
一是加強通信行業監管。督促各通信運營商嚴格落實電話用戶實名制,從嚴規范管理語音專線、互聯網專線、端口類短消息等重點業務;整合各類通信資源,建設集中統一的用戶信息數據庫,建立電話卡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健全移動電話卡、物聯網卡、寬帶等電信業務,以及具備群呼群發隱匿功能的設備和產品的管理制度。
二是提高預警勸阻效能。不斷提升預警監測發現能力,統籌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網格員等基層群眾力量,按照預警勸阻工作機制,采取上門見面、打電話、發短信等勸阻措施。規范使用96110、12381等預警勸阻平臺,匯聚預警數據,發布預警信息。
三是提升技術反制能力。嚴格執行涉詐信息處置機制,提升對境外涉詐網址及跨境詐騙電話封堵技術反制能力,為公安機關技術滲透、精準定位、人員落地提供數據支撐。穩步推進信息通信行業反詐大平臺建設,加強對調制解調器集群設備(貓池)、虛擬撥號集群設備(GOIP)等群呼涉詐技術的研究和反制。
四是堅持“一案雙查”原則。依法嚴厲打擊里應外合、內外勾連行業內部人員和相關從業人員。全面加強內部管理,嚴格落實“一案雙查”要求,嚴厲查處行業“內鬼”,堅決清除系統內部黑灰產人員。
五、關于“強化公眾教育普及,拓展宣傳窗口”的問題
一是針對重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地宣傳防范。針對學生群體,聯合省教育廳部署全省各級教育部門印發了《致全省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舉辦“開學第一課”反詐直播宣講活動,全省22萬學生在線收聽收看,極大提高了在校學生的防范意識;針對老年人,以“感恩抽獎、求醫問藥、投資傳銷、冒充公檢法”等老年人易受騙案件類型為宣傳主體,筑牢老年人的防騙“防火墻”;針對財會人員,聯合財政廳發布了《關于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的通知》,對全省會計人員進行主題宣傳教育。
二是針對多發高發類電詐案件進行重點宣傳。對全省近期的案件進行集中研判和綜合分析,發現境外來電冒充公檢法類案件較為頻發。因此,專門制作了引導人民群眾主動關停境外來電業務功能的宣傳視頻,并在抖音、平安遼寧等新媒體平臺播放,封鎖住詐騙源頭,全力確保老百姓的“錢袋子”安全。
三是針對重點部門進行駐點宣傳。對全省案件高發社區進行了梳理,匯總了省內案件高發的前100個社區,并聯合團省委、支付寶公司選派志愿者進駐社區,進行駐點宣傳,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的防范意識,力爭實現降發案、降損失的目的。同時,部署各級聯席會議開展全省“無詐社區”評選工作,全面營造濃厚的反詐氛圍。
感謝您對公安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遼寧省公安廳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