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冬委員:
?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使用智能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機動車擁有量的迅猛增長,停車難已成為城市的一大通病,尤其是我國大中城市停車問題日益彰顯并愈發嚴重,不僅影響城市形象和發展,更嚴重影響城市交通的安全與暢通,成為當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
一、當前我省城市停車存在的問題
?
(一)停車供需矛盾突出。一是機動車保有量與停車泊位的比值遠遠低于國際1:1.4的平均值,城市停車泊位缺口巨大。二是停車與行車、非機動車、行人矛盾突出,并已成為導致整個城市交通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社會矛盾突出,在城市部分停車需求集中區域,多車爭搶一個車位、在公共車位私裝地鎖、車輛被砸被盜、打架斗毆等治安及刑事案件時有發生。
?
(二)停車秩序混亂。一是在路邊施劃的停車泊位占用了非機動車通行空間,導致非機動車只能在機動車道上借道通行,嚴重影響交通安全,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二是機動車在路邊停車泊位駛入駛出影響機動車道內正常通行的車輛,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三是機動車在路邊車位停靠,導致臨時停靠車輛無處停車或占用車行道停車,導致道路交通秩序混亂;四是機動車在人行道上停放并駛入駛出,嚴重侵犯行人通行空間與通行安全。
?
(三)停車管理缺少專門法規支持。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針對停車管理的專業法規,只有建設部、公安部《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七部委《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
(四)停車管理體制混亂。在停車場的審批、建設及管理等各個環節,涉及規劃、土地、城管、工商、物價、稅務、公安交通、停車經營單位等多個部門,存在多頭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
?
(五)停車管理智能化水平低下。國外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智能管理設備應用以停車咪表為主,國內在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智能管理設備設置方面的標準規范基本屬于空白。雖然我省部分城市的部分中心城區實施了咪表停車管理,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系統故障、卡內余額快速遞減等問題經常發生,其管理模式只能算收費智能化;中心商業區的部分停車場雖然安裝了停車信息顯示設備,但由于誘導屏頻發故障、車位信息無法自動檢測等原因,停車誘導作用難以發揮,而其它商業區、人流聚集地均無靜態交通信息發布系統;全省停車誘導屏建設嚴重落后,同時因信息不明產生的無效交通較多。
?
(六)停車收費價格機制不合理。多數實行收費管理的城市尚未建立差別收費機制,市中心區與其他市區的收費價格之間差距不大,路內、路外停車收費價格倒掛既造成了停車秩序的混亂,也造成路外停車設施經營虧損、設施閑置。
?
二、國內廣州、上海、南京等地停車管理主要做法和先進經驗
?
(一)、政府牽頭主抓,為停車管理提供組織保障。三地均成立由分管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市領導主抓,相關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成立專門的停車設施管理中心,承擔全市停車設施管理工作。
?
(二)、注重頂層設計,為停車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三地均從政府層面研究出臺了《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辦法》、《停車設施規劃》和《停車收費管理辦法》。
?
(三)、實行差別收費,為停車管理提供干預手段。三地均實行差別收費,以“中心區域高、非中心區域低,地面高、地下低,白天高、夜間低,大車高、小車低,長時間高、短時間低”的差別化收費導向,提高停車設施周轉率和利用率。
?
(四)、服務舉措到位,為停車管理引得社會支持。一是加大投入,增加供給。三地市、區兩級政府均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每年新增停車泊位2萬個以上,重點向停車需求大、矛盾突出的區域傾斜;二是優化舉措,整合資源。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采取區域微循環等措施,增加小區停車設施;利用學校操場、公園綠地等方式,新建地下停車場庫;對停車矛盾突出的區域,在不影響交通的道路上,推行晚間限時、限區域停車。三是應用城市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交通參與者可通過該系統了解區域性泊位的周轉情況,駕車出門前,通過打電話、上網,查詢到達地的停車場(庫)信息,預約泊車位。
?
三、關于我省城市停車管理的對策設計
?
近年來,針對停車難問題,省公安廳交管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停車難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有所緩解,但正如委員您提出的建議,在停車智能化方面我們還存在諸多不足。真正解決停車難問題,除加速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道路網絡功能、合理進行交通組織規劃外,加速停車管理科學化、現代化和城市停車智能化系統建設是必由之路。
?
(一)堅持立法先行,協調解決規劃、建設、管理諸方面的問題。在國家尚未出臺相關專業法規的情況下,建議充分利用全國人大“授權立法”的優勢,盡快制定出符合我省城市建設與發展需要的與我省未來幾年車輛擁有量急劇增長相適應的停車場規劃建設和機動車停放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明確專門的管理部門(建議在城建、交通、公安部門明確一家)和法定管理程序,減少管理權在部門之間分散或交叉帶來的混亂,進一步加強對停車場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同時,積極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在用地、稅收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建設、經營公共停車場。目前,應按照《關于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及管理的指導意見》(建城[2010]7號)和《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基礎[2015] 1788號)要求,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確定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和目標,制定城市停車設施規劃,特別是要注重各類停車場(位)的配套規劃和建設。
?
(二)建立適合我省各地實際的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在信息網絡、移動通訊、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相對于機動車的“爆發式”增長,停車場建設由于周期長、投入大,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無法實現與機動車的同步、協調增長。傳統上的憑借增加交通基礎設施手段以及增加警力、加大交警工作強度的措施已經難以解決停車難問題,必須充分運用高新技術的智能化手段來破解這一“瓶頸”。
?
我省從90年代開始,逐步引進并開展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系統的應用,至2005年初步實現了信息化、網絡化的綜合管理,提高了交通管理現代化水平。沈陽市于2013年8月建成啟用了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建立了具有交通數據匯聚、專項業務管理、實戰指揮調度、信息發布服務等功能的智能交通指揮控制系統。2015年,又啟動了“智慧城市”規劃,建設完成沈陽市智能交通綜合管理應用平臺,并向社會推出“沈陽易行”手機APP應用軟件,具有查詢實時路況、停車場信息、快速理賠、違法查詢等多種便民功能;大連市依托“路路通”軟件,開發建設了停車誘導信息云平臺,已將全市停車場靜態數據聯入同一系統,并在2016年創建的“大連交警”微平臺上發布,市民能夠快速查詢周邊停車狀況,以及還可查詢身處區域的停車場所在方位。因此,借鑒國內先進經驗,推動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整合力量全力推進智能停車建設,結合我省各地實際,可先行在沈陽或大連市試點,待成熟后在全省逐步推廣。
?
1、建立集停車信息查詢、停車誘導、違法監測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停車智能管理系統。搭建集停車場管理、停車場數據接入和軟件使用三合一的管理平臺。在停車場管理方面:初期建設階段建立城市停車場統一數據入口,形成初期信息管理平臺;中期建設階段規范停車場信息化建設,包含剩余車位、車位誘導等功能,設施停車誘導屏;最終建設階段是提供大數據分析,并能夠與相關公安管理系統完成數據協作。停車場數據接入方面:第一階段是標準客戶端;第二階段是后臺自動對接;第三階段是標準停車場管理系統。軟件系統使用方面:一是通過室外誘導設備的大型誘導屏,可查看到附近停車場的停車泊位數和剩余泊位數;二是通過軟件移動終端,實現快速查詢泊位情況;三是用隨車導航設備的車載系統,可查詢各個停車場的停車泊位數、收費時段、剩余泊位數、收費方式、收費標準以及監督電話,并使停車誘導發布系統與平臺數據庫實時同步更新。
?
在進一步完善停車管理系統誘導功能的基礎上,推動停車誘導屏分級建設,系統通過停車誘導屏在在城市主干道及出入口發布全市停車場分布信息;在繁華商業區、路外停車場分布集中區域以及停車供需矛盾突出違停多發區域實現與全市靜態交通信息管理平臺對接,實時發布停車場位置及空余泊位信息;實時發布各路外經營性停車場剩余泊位信息,提供停車誘導服務,引導車主合理選擇行車線路至停車場地,減少機動車尋找停車位的無效交通。在機關單位內部、醫院、超市等以及公共停車場建設智能停車系統,實時向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和社會駕駛人車載客戶端反饋停車容量和停車位余量數據,使駕駛人能夠及時查詢目的地的停車位情況,減少盲目尋找停車位或違法停車的行為,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率。
?
依托“三網四屏”(即:互聯網、通訊網、廣電網;手機屏、電視屏、車載屏、電腦屏),為跨部門信息共享、面向交通參與者提供管理服務搭建信息高速公路。該平臺通過監控、監測、停車場地(位)分布優化等技術,完善公安、城建、交通等監控體系和信息網絡系統,為實現停車誘導、停車場信息服務以及對靜態停車管理的審批、停車資源等基礎信息和業務信息的集中管理等提供后臺支撐。同時,面向社會公眾及停車運營機構建立開放靜態停車公共服務系統,提供停車場(庫)備案申報網上辦理、停車場基礎信息報備變更、嫌疑車輛場警聯動、收費監管、靜態停車信息等管理服務功能。
?
2、整合各領域數據信息。加強公安交管、城建、交通、運管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共享掌握的各類可對道路交通造成影響的數據;與經營性場所協調共享大型商場、商業街區、酒店、醫院等場所的位置以及人員、車輛的容量;與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開發商溝通共享各類與道路交通有關的數據信息。通過互聯網站、手機app、微信平臺為市民提供交通路況信息、交通事故情報、道路施工提示和交通誘導等服務,出行者根據這些信息確定出行方式和選擇路線,從而使路網上的交通流和停車位獲得平衡分配。
?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停車收費體系。制訂主干路段、中心區和次要路段、非中心區,高峰時段和平峰時段、白天于夜間的不同收費標準,實行分區域、分流量、分時段收費,提高停車率。在商業街區周邊道路現有停車場的基礎上,實行“咪表”式停車高峰和平峰不同時段計時收費,解決因車輛長時間停放占用停車資源的問題。
?
省住建廳將配合相關部門研究智能停車誘導系統,為車輛和交通信息監控和統計提供便利條件,為交通疏導提供支持。加快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指導各地嚴格執行《城市建設項目配建停車位設置規范》等標準規范,同步規劃建設停車設施。
?
感謝您對公安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
?
2017年5月8日